新华网合肥6月27日电(记者 周畅)随着中小学进入“暑期时间”,学生和家长相处时间大大增加,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围绕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英语教师名师、合肥新站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叶义银。
新华网: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叶义银:家庭是自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所有社会问题基本上都可以从家庭当中找到影子或根源。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问题其实都是家庭问题的放大或综合。因此,家庭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在关注家庭教育本身的同时,国家已经将家庭纳入教育立法、教育政策和教育公共服务的视角。根据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永远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家长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新华网:面对工作繁忙、生活压力的现实,许多家庭需要祖辈参与育儿,这类家庭在教育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叶义银:许多生活在城市的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大多早出晚归,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两代人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应达成一致。
一是祖辈要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祖辈要教育好隔代孩子,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祖辈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二是两代人要调整好心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辈要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做孩子的表率;祖辈不能以家长权威自居,在教育孩子时,要甘心退居幕后,尤其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不能出面干涉,要维护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三是两代人要多沟通。当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分歧时,两代人都要放下架子,平心静气进行沟通,尽可能达成一致。尤其要注意,沟通要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如果当着孩子面争论,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
新华网:家长应当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呢?
叶义银: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我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读书习惯。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人不是生下来就爱好阅读的,这就需要后天的一些培养、教化以及熏习。如果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对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正迁移作用。
二是关注人性美德。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根”,即培养孩子真、善、美。教育孩子应从感恩、充满爱心、积极心态等方面培养孩子人性中的美德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孩子将来的发展是靠强大的根基做支撑。
三是关注言传身教。我们应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交友、快乐学习等。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就要有良好的习惯。
四是关注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共同成长是促使孩子和父母更优秀的源泉。家庭教育一旦开始,也许永远不会晚。
五是关注夫妻关系。夫妻和睦的关系,会让孩子每天都在上着生动的情商课,从父母的互动中学习怎样处理压力、怎样解决冲突。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线,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关系。
六是关注家庭氛围。在孩子性格形成的童年时期,培养性格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最重要的原则是理解、尊重、支持和帮助。尊重孩子的性格差异,尊重科学的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是关注生命成长。生命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以充满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满热情的道德良心去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
八是关注心理健康。希望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给孩子温暖、信任,与孩子多谈心、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做好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