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游人如织。人们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了解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在明清古民居群中感受先人的诗文人生,也被当地遍布河塘与集市的芡实深深吸引。
芡实俗称“鸡头米”。在龙岗社区大大小小的河塘里,芡叶层层叠叠铺满整个水面,采摘工人穿着皮衣,一手握着镰刀,一手端住网捞,熟练地将一个个“鸡头”勾出水面,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既卖芡实鲜籽,也加工老籽,现在高峰期一天就能卖两吨鲜籽。”天长市三湖芡实经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满树兵对记者说,合作社现有社员40多户,不少农户年分红有10多万元。
龙岗芡实大市场是全国芡实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年交易额15亿元以上。“我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来这里买芡实。这次买了150斤,回去分给亲友们。”70多岁的滁州市民许定远说。
目前,全市现有芡实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经过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芡实产品已延伸至芡实酒、芡实饮料、芡实糕、芡实宴等深加工领域,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6亿元。“天长龙岗芡实”先后入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
“天长连续举办了四届‘千秋剥菓节’,并建成了31公里的沿高邮湖至龙岗文化生态农业旅游环线,打造芡实特色小镇、4A级旅游景区及一批星级农家乐,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天长市文旅局局长贺敏星告诉记者,该市芡实产业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0万人次。(记者 罗宝)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