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扩容,公交加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告别雨靴,出门上车,坐家发货,快递进村,多元化的公共交通让百姓行得顺心舒畅……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交通部门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寻对策、找思路,加速生长“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出行,让大别山老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
金寨县中国红岭公路(许晖 摄)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六安市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交通投入,让老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交通骨架的持续完善,缩短了江淮大地的时空距离,提升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快实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S244罗岗至分路口公路工程(裕安段)
S325六安马头至长集工程汲河特大桥
扩容幸福通道
中秋国庆黄金周,秋高气爽空气清新,远山如黛云海翻腾,蔚为壮观的大别山区美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秋日阳光下,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内的别山雅苑度假农庄,游客络绎不绝。37岁的农庄主人程勇手指门前的公路说,得亏这条旅游扶贫快速公路。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长259公里,其中主线193公里,12条连接线总长65.92公里,总投资29.97亿元。项目于2012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底主线全面建成通车。扶贫快速通道横跨沪蓉和济广两大高速,直接连接金寨和霍山两县共计15个乡镇,受益群众达50多万人,辐射带动金寨和霍山两县8个乡镇、舒城县万佛湖邻近6个乡镇、以及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沿线4个乡镇,间接受益群众达60多万人。
霍山县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
2014年的一天,程勇听说,正在建设中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要经过他家所在的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义无返顾地从合肥单位辞职,回乡开起了别山雅苑度假农庄。“开农庄一直是我的梦想,由于交通不便,梦想被搁置了。”程勇说。
别山雅苑度假农庄就地取材,不仅内设客房、餐厅等,还配备了1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超市。如今,农庄生意越来越红火,被评为“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
如今,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已成为美丽经济的走廊,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上“幸福路”。
“修建一条道路,串起一路风景,兴旺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宏介绍,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于2009年建成对外开放,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游客较少。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开通后,游客在大别山东下高速后40分钟就能到达景区,游客人数快速增长。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已达20万人次以上,较快速通道开通前增长70%。
近年来,六安市交通部门突出规划引领,激活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市“一横两纵两联”高速公路网、“九横九纵多联”干线公路网布局成型,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307公里,居安徽首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市县(区)一小时通勤。
织密富民之路
穿行皖西原野,四通八达的美丽乡村公路,尤如一张银色的鱼网把偌大的山区连成了整体,串起了数百个灿若群星的城镇乡村。一排排、一幢幢的厂房和商店,以及各种社会文化设施,把这些城乡难分的村镇同现代文明紧紧编织在一起。大多数农家不仅住上别墅式楼房,还普及了客货车和小轿车。
清晨,细雨笼罩下的裕安区西河口乡龙门冲村,一片宁静安详。远处的山峰萦绕在雾气中,茂林翠竹,小桥流水,若隐若现,缥缈如仙境。村民吴义法从自家小院走出来,穿过门前平坦整洁的沥青路,去迎接外地客人来家乡观光旅游。
几年前,吴义法在外地打工。随着家乡的公路纵横延伸,勾连互通,交通出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8年,吴义法回到村里开办了一家土特产店,主要经营当地的茶叶、笋干等大别山土特产。“这么好的路,再加上农村物流业越来越发达,我现在再也不愁这山货卖不出去了。”
“公路,已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先行一步,率先突破,努力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朱宏说,目前六安市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2315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100%、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75%,建制村通四级公路比例100%,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100%,户户通道路硬化率87%。
六安以大别山风景道为核心,打造特色品牌点。建成全长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旅游环线,串联三区四县,连接沪蓉、济广等4条高速,衔接32个重点旅游景区。同时以旅游公路为脉络,织就慢游循环线。围绕“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实施旅游功能提升工程,打造12条交旅融合精品线路,天堂寨、白马尖、铜锣寨、万佛湖、佛子岭等主要景区交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紧扣“红”“绿”两大主题,建成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市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国省道路建设,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立体景观线路,实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结合“最美路”“示范路”建设,不断提升路域环境助力发展乡村民宿。依托山、水、茶、果、驿等生态旅游元素,沿路打造集生态治理、智慧农业、运动休闲、康养旅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地,2022年以来,全市共新、改建民宿70家,接待游客55.17万人次,经营收入3367万元。
夯实便民网底
乘公交行驶在皖西城乡公路,秋风像一只温柔的大手,摩挲着大别山北麓的这片土地。丰收的底色浸染山坡,田地里,稻浪起伏,谷穗飘香。满满的收获、斑斓的景致、舒展的笑脸,共同勾勒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图景,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美气象。
每天早上6点前,在六安市金安区城北镇北三十铺村201路公交终点站,总能看到一群挑着大大小小菜篮的菜农。他们准时搭乘公交进城卖菜。201路公交也被菜农们昵称为“菜农专线”。
连接5A万佛湖景区的城乡公交车
“以前没有这班公交车,卖菜可麻烦了。我老伴要把我送到北二十铺才能坐到车。现在有了‘菜农专线’,1块钱直达菜市场,省心多了。” 城北镇新塘村的陈慧兰高兴地说。
公交车延长了线路,开往田间地头,也“开”进了人民群众的心坎儿里。
2022年,六安交通部门顺应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全市新增公交线路5条168公里、调整延伸12条69公里,增设公交站点21处,新购置34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走向、运营班次,去年以来共开辟“菜农公交”专线14条,覆盖蔬菜产地村75个、直达菜市场9个,日均服务菜农“零换乘”约1000人次。
走进金寨县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一条环形交叉、错落有致的智能分拣线正在蜿蜒运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小不一的包裹在传送带上飞驰向前,经激光扫描后,按照所标注的信息,自动落入不同的配送区域。偌大的中转场内,看不到人头攒动、嘈杂鼎沸的场景,仅有几名工人在各自区域巡视机器运转,处理不规则快件等特殊情况。
“这里是全省首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金寨县邮政业发展中心主任许远胜不无自豪地说。据介绍,该中心由政府主建、邮政主营,目前共有23家快递、电商和商贸企业入驻,实行统一分拣和统仓共配。按照“短视频直播仓储+打包+发货+配送+退换货”一站式服务模式,中心还配套建设了电商云仓发货仓和电商办公场所,实现商流物流互联互通。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中心满负荷运转下快件处理量每小时高达2万件,每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20万件。
油槐路(金寨县)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近年来,六安市高度重视“客货邮”融合发展,坚持“交通+电商”,打造增收“云端路”。全力推动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发展,依托县、乡公交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下行通道。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高校国企订单采购该县农特产品,鼓励“网红主播”进行直播带货等,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四好农村路”成为了群众的“增收路”。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地区快件收投总量达3259.19万件,同比增长35.04%。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区已有6个开通了“客货邮”合作公交线路,具备“交邮快”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达30个,示范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5个,试点投放无人配送车30辆。
“我们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推动赶超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坚持‘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以构建‘外联内畅’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工程,不断提升与沪苏浙及周边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朱宏表示。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的“先行官”。今年上半年,六安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同比增长34.91%,占年度计划的63.67%,投资贡献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GDP以10.95%的增速名列安徽省第二。(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