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安徽潜山: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3 11/26 09:32:15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安徽潜山: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字体:

  新华网合肥11月26日电(李东标 刘汉迪)地处安徽省西南部的潜山,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的天柱山风光闻名遐迩。

  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推动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不仅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更看得见“远方”。

  潜山市官庄镇景色。新华网发(吴志和 摄)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白墙黛瓦、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走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脚下的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一幅幅画里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黄铺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农田耕种条件较差。“黄铺是个泥巴岗,泥土板结禾不长,三天无雨苗发黄,好女不嫁黄铺郎”,这首民谣曾经是黄铺村的真实写照。

  黄铺村新貌。(受访者供图)

  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介绍,黄铺村于2011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双环并举,环内建设美丽乡村,环外发展特色产业”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不搞大拆大建,整治与保护并重”的思路,发展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改善乡村公共服务、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黄铺村一角。(受访者供图)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建的,要尊重农民的意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缩小版的城市。”王绍南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关键是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两手抓”。

  近年来,黄铺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和公司,发展乡村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建成农产品展销中心、乡村振兴馆、旅游打卡点等项目。

  黄铺村乡村振兴馆外景。(受访者供图)

  同时,依托美丽乡村集群、农林观光采摘基地、世界地质公园科考点等特色资源,黄铺村建设自行车绿道、黄铺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等,打造“最美乡村·黄铺慢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举办桑葚采摘节、摄影大赛、美丽骑行等特色活动,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目前,黄铺村现有固定资产1.5亿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黄铺村也从一个发展落后村,变成经济富足、乡风和谐的“明星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今天的黄铺村,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绿色“花园”、产业“果园”正从愿景变成现实。

  “皖美潜宿”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初冬时节,天柱山云雾缭绕,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游玩。盘山公路两边,一幢幢特色民宿鳞次栉比。

  依托美丽的山水风光,潜山市利用闲置农房,大力发展“原味风貌、风味美食、韵味主题、品味配置、趣味营销、回味服务”六味民宿,建成了环天柱山中高端精品民宿集群。“皖美潜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原本寂静的潜山乡村热闹起来。

  大山中的海心谷民宿。新华网发(仰焘 摄)

  据了解,在推进民宿产业发展中,该市从设计理念上下功夫,在体验内容上做文章,差异化发展、个性化打造。积极引导民宿业主引入特色餐饮、健康休闲、文创产品、户外运动、会议接待等配套业态,满足休闲度假、旅途住宿、农事体验、工艺研学等不同需求。

  在陶田遇民宿,感受“非遗”古陶与四季花海的激情碰撞;在西津渡民宿,以书为伴,枕水而眠;在知竹轩民宿,卧听雨打丝竹声……如今,潜山民宿正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场景化发展,各式各样的民宿,已成为游客追寻的“诗与远方”。

  “这几年,为了把游客留住,我们打造了桃园网红轨道小火车、军旅亲子体验园、官庄孝义博物馆、余大化故居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每年举办官庄孝义文化旅游节暨桃花节。”潜山市官庄镇官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晓八介绍。

  陋室邂逅民宿。新华网发(仰焘 摄)

  为推动潜山民宿的快速发展,潜山市先后出台《潜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扶持、公共服务、项目用地、证照办理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着力推动民宿集聚化、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

  据潜山市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以真金白银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对符合标准的精品民宿实行“以奖代补”,按经营面积分级给予1000—2000元/平方米奖励,单个民宿最高可奖补160万元。该市还创新推出“民宿贷”特色金融产品,最高可贷500万元。

  山脚下的民宿群。新华网发(仰焘 摄)

  从特色餐饮到农事体验,从康养运动到亲子研学,潜山市结合“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构建起“民宿+生态农业”“民宿+休闲旅游”“民宿+户外运动”“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融合型经济新业态。截至目前,潜山市已建成运营精品民宿70余家、普通民宿200多家。

  传统村落“活起来”又“火起来”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位于大别山区,是一座被万亩竹海环绕的古村落,拥有独具特色的皖西大屋、古戏楼,保留着唱黄梅戏、舞狮子、戏花灯等传统文化形态,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同时也面临建筑年久失修、农村空心化等诸多问题。

  航拍万涧村风光。(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传统村落“活起来”,近年来,当地以“四宜”特色村镇建设项目为抓手,投资1600万元,对包括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的杨家老屋在内的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升级配套设施、整治静态水面及河道等。

  如今的杨家老屋,面貌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为了民俗博物馆。杨家花屋则被改造成青年旅社,每年接待研学游客近2万人次。

  “我是在杨家老屋长大的,原来的屋子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现在政府重新修缮后,焕然一新,门口还修了柏油路,我们感觉很幸福。”年过八旬的万涧村村民杨如华高兴地说。

  竹海掩映下的徽派民居。(受访者供图)

  万涧村在做“活”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也带“火”了乡村旅游产业。来自贵州的游客汪韵涵深有感触地说:“整个村落非常古朴,历史感很强。作为一个游客,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村落文化,体验感很好。”

  万涧村党支部书记杨曙明表示:“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在‘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之间寻求平衡,赋予古村落新的时代内涵,留住了乡愁,吸引了游客,富了一方百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万涧村风光。(受访者供图)

  聚焦“大保护”、着眼“新创意”,潜山市对于纳入潜山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村镇,探索走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乡愁、民宿、体验等农文旅融合模式,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共融共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首批6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成功入选,成为全省两家上榜单位之一。

  下一步,潜山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皖山皖水边的徽风皖韵“皖美乡村”。潜山市委书记梅耐雪表示,潜山市将坚持以“文”赋能、以“特”强产、以“精”制胜,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