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8日电(汤阳)7日下午,芜湖海事局在下属裕溪口海事处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及船舶污染防治形势情况。
芜湖海事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2023年芜湖海事局管辖的长江安徽段175公里干线、139公里支汊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保障了辖区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港在内124座码头、39处渡口,约27万余艘次进出港船舶、3.4亿吨装卸货物安全运输和约622万人次、108万车次安全渡运。
与此同时,芜湖海事局以推动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岸上交付”的“零排放”模式为主线,围绕“低碳、智慧、服务”三个工作目标,深化“督查暗访+正向激励、业务支持+模式创新、意识引导+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协同推进、科技赋能+信用惩戒”的船舶防污染“五+”监管模式。
“截至目前,芜湖海事局共实施船舶电子铅封1.2万余艘次,全年开展船舶防污染检查12514艘次,辖区码头泊位累计使用岸电船舶3.1万余艘次,实施防污染处罚163件,辖区管辖水域实现了‘零污染’,船舶污染防治形势持续稳定。”芜湖海事局副局长陈业国表示。
据介绍,长江干线与合裕航道在裕溪口交汇,连通着国家骨干航道网与安徽水运“两干三支”以及裕溪船闸,是安徽省“通江达海”的重要关口,年船舶流量达5万多艘次,货运量1.2亿吨,占安徽全省水路货运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为破解干支交汇水域船舶污染防治难题,芜湖海事局探索实践“三联三统”工作法,推进干支交汇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由“各自为战”向“合力作战”转变、由“部分对象、重点环节”向“全覆盖、全链条”转变。
“2023年以来,芜湖海事局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处、海事服务中心、交通综合执法局等单位,就统一执法标准、信息数据互通、执法结果互认、监管服务并行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出台了《合裕线船舶干支联通防污染监管协作机制》《江淮运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与监管协作单位启动8次专项治理联合行动;将污染接收船增至6艘,打通裕溪船闸内船舶水污染物交付接收渠道。截至目前,裕溪口干支交汇水域船舶基本实现‘零排放’。”陈业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