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26日电题:单产提升有何窍门?——安徽大豆主产县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姜刚、水金辰
皖北的冬日,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大庙镇,种粮大户陈晓伟刚从田间查看苗情返回家中。看着眼前今年收获的金黄的大豆,陈晓伟心里美滋滋的。让他颇感自豪的是,2022年他的大豆最高亩产约250公斤,而在今年秋收中,大豆最高亩产跃升到343.56公斤,打破了安徽省历史纪录。
“大豆获得高产并不容易,我觉得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对了高产优质品种,耐密植、抗倒抗逆性强,二是得益于农技专家指导,以及全程精细化管理。”说起大豆单产提升的窍门,陈晓伟打开了话匣子:药剂拌种防虫防病、初花期“一喷多促”、后期增施叶面肥优化大豆生长环境……
陈晓伟手捧新收的大豆。(陈宝平 摄)
灵璧县是安徽省整建制开展大豆单产提升行动的8个县之一。灵璧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昕说,该县通过县政府与乡镇签订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状,各乡镇建立网格化包保机制,在全县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镇、村,集聚力量打造多个大豆高产示范田,并强化技术培训,据初步测算,灵璧县2023年大豆面积、总产取得双提升。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3年,安徽省共组织落实8个大豆、6个玉米主产县(区)整建制开展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各地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技术落实,主动应对防灾减灾,全力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实现单产水平稳中有升。
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成果转化,是安徽省各地推动大豆单产提升的重要内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编制印发技术方案,以绿色高产发展为导向,分区域、分品种明确单产提升路径,重点推广大豆、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挖掘大豆、玉米作物生产潜力。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组织省市县专家开展巡回指导、专题培训和“一对一”结对帮扶,安排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包村联户,点对点把脉问诊、面对面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打造高产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竞赛活动,引导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科研单位、粮油生产龙头企业自发争高产、创纪录、当典型。通过高产竞赛活动,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亳州市利辛县也是安徽省整建制开展大豆单产提升行动的8个县之一。利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坤说,该县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大豆规模种植户应用新品种,同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飞防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也取得初步成效。据初步测算,每亩地大豆单产提升10公斤左右。
记者在利辛县、灵璧县等产粮大县走访了解到,为了增加种植效益,有的种粮大户还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在利辛县张村镇三里赵村,利辛县源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平边查看麦苗边介绍,他已经连续两年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了,在2022年探索复合种植800多亩的基础上,2023年扩大至1000亩左右,这两年都获得了好收成。以2023年为例,初步测算,每亩地大豆产量300多斤、玉米1200斤左右。
“从这两年的探索来看,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效益要高一些。”王平告诉记者,“政府部门有补贴支持,大大减轻了生产成本压力,在种植中一旦发现问题,农技专家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第一年我对复合种植还不是太有底,现在心里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