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月8日电(李东标 胡昊)近日,商务部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有388个品牌。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金玉”牌滁菊入选。
滁菊是滁州市特有的地方名特优农副产品之一,与黄山贡菊、杭白菊、亳菊并称为我国“四大名菊”。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对滁菊的保护与开发力度,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朵朵菊花扮靓了乡村,鼓了村民口袋,成了村民家门口的“花样经济”。
在滁州市滁菊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滁菊。(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滁菊花开艳 飘香致富路
“我们这几年买了房子、车子,可都指着它呢!”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西涧渡村小河庄组村民高军说起自家去年的收成,乐得合不拢嘴。
2023年,高军一家种植了13亩滁菊,在他的精心照看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仅种植滁菊一项就为高军家增收近10万元。如今,村里的几位滁菊种植大户,正在谋划今年联合起来进行连片种植。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村民将采收的滁菊倒入篮中。新华网发(张志东 摄)
菊花香里看“丰”景,铺就金色“致富路”。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依托发展滁菊种植产业,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双实现增收,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尝到甜头后,2023年村里把种植面积扩大到近200亩,周边各村也纷纷扩大种植面积,种植滁菊1000余亩。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收获的新鲜滁菊,一部分外销鲜花,一部分就地送至滁菊烘焙车间进行烘干处理和加工包装,利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销往全国各地,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滁菊种植和加工还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采收期,村民们采摘鲜花每月可收入3000元,还可以到车间上班“拿工资”。这让不少村民感叹:“滁菊变成‘致富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与此同时,张桥镇把发展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动员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发荒地,通过“村集体+农户+订单”模式,发展旅游观光与休闲体验等业态,推动民富村强,实现乡村振兴。
朵朵滁菊绽放枝头。(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培育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产业
一边是种植户积极性高,一边是加工企业订单多、信心强。“滁菊又是大丰收,平均亩产应该能够达到500公斤,再也不用担心供不应求了。”安徽盛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铭璇说。
据了解,这家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种植、加工滁菊为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滁菊茶、滁菊精油、滁菊眼罩等,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在安徽盛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查看滁菊烘干情况。新华网发(张志东 摄)
近年来,南谯区深入实施“安徽省十大皖药基地”建设,分别在腰铺镇东陈村、大柳镇曲亭村和施集镇井楠村建立3个百亩示范基地,引导基地农户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积极开展订单收购,累计带动农户种植1000余亩、就业800余人。
目前,南谯区已拥有滁菊加工、销售企业6家,其中规模较大龙头企业有3家,年加工能力500吨左右。开发出饮用、保健等十几个品种的产品,有3个品牌的滁菊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滁州贡菊”获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滁菊成为“滁州名片”之一。
“2023年,全市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10%,达到13000亩左右,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很高。”滁州市滁菊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滁州市金玉滁菊生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建国表示,滁菊由于品质好,销售形势也非常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
延伸产业链 擦亮“金招牌”
菊花除了能泡茶,还能发挥哪些价值?在滁州市,当地围绕将滁菊“吃干榨净”,大力发展滁菊深加工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价值链条,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
最近,安徽华粮液国粹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翠成了“女飞人”,穿梭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频繁参加各类博览会和推介会,以酒会友拓展朋友圈。
她领衔开发的滁菊酒先后荣获滁州市旅游特色商品、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博览会银奖、安徽省名优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合肥)参赛产品金奖和科技创新项目等。
在滁州市滁菊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滁菊。(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持续擦亮滁菊“金招牌”,当地对滁菊制作工艺进行了严格的要求,采摘后的滁菊需经过杀青、揉形、烘干、晾晒、灭菌等多道程序。2009年,滁菊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滁菊茶、滁菊酒、滁菊保健枕……多年来,在龚建国的滁州市金玉滁菊生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朵朵“小菊花”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产业”。“金玉”滁菊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龚建国还在谋划进一步加大滁菊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如黄酮、挥发油等,以及衍生的食品、用品和药品的研究开发。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张勇介绍,下一步,将加大滁菊产业扶持力度,发挥滁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主体规模化种植,提升菊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