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寒潮”为什么强?-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2/23 09:52:36
来源:安徽日报

“全能寒潮”为什么强?

字体:

  2月22日晚上入睡前,市民沈燕拿起手机习惯性打开朋友圈,“晒雪景”视频和照片涌入眼中,“这次的雪,终究还是来了”。

  雷暴大风、冰雹、暴雪、冻雨、短时强降水……2月19日以来,龙年首场寒潮开始影响安徽,各类降水相态轮番上阵,天气形势复杂多变。为啥这次寒潮这么强?位于冷暖气流交汇地的安徽,遭遇了什么?

  暴雪大风冻雨齐“上线”

  这次的寒潮有多猛?

  来自安徽气象部门的一组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截至2月22日17时累计雨雪量全省普遍超过25毫米,其中沿淮、大别山区及合肥以南大部超过50毫米,沿江江南局地超过100毫米。

  其中,2月20日怀远、颍上、肥东,21日金寨、含山、黄山区、黟县、宁国、旌德、广德、泾县、九华山、石台、宣城、黄山,共计1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本站2月历史极值,21日沿江江南有11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本站冬季历史极值,石台(97.1毫米、21日)突破全省冬季历史极值。21日全省有13个国家气象站出现暴雨,暴雨初日较常年提前39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早,仅次于2000年的1月11日和1961年的2月5日。

  除了降水量大之外,此次寒潮还是一名“全能选手”,带来的降水相态复杂,下雨、下雪、下冰粒、下冻雨等一个不落。

  据悉,2月19日全省以降雨为主,20日起全省由北至南陆续出现雨夹雪或雪,并伴有冻雨或冰粒。过程中全省共有75个站出现积雪,九华山13厘米,宿州、界首、涡阳10厘米,其他地区1~9厘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淮南、合肥、滁州、安庆、宣城等39个市县出现冻雨。

  降水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小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全省共有62个乡镇出现8~9级雷暴大风,3个乡镇阵风10级,最大铜陵市郊区27.5米/秒。

  暖湿气流与寒潮正面“交锋”

  寒潮是冷空气强度的最高级别。

  据悉,19日以来我省气温明显下降,全省大部最低气温降幅10~18℃。

  以合肥为例,2月18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寒潮到来,2月22日合肥气温已降至冰点以下,给人们一种“初夏急转隆冬”的感觉。

  为何会带来如此剧烈的降温呢?

  气象专家分析,首先是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本身势力强大,冷气团对应的海平面气压高达1050百帕,与之相伴随的高空5000米、1500米附近的冷温度中心分别低至-48℃和-32℃,均表明冷空气强大;同时,由于寒潮到来之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回升,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因而,寒潮来袭时会造成气温剧烈下降,并且其来临前后,气温起伏也非常大。

  本次寒潮南下影响过程中,由于暖湿气流比较强盛,安徽位于冷暖气流交汇地,对全省造成的影响比较大,雨雪天气在江淮大地开启了“持久战”。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全球变暖,为何秋冬季节的冷空气还这么强?

  业内人士分析,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温度的平均情况,说明暖事件影响总体强于冷空气的影响,不是指单次冷暖空气的强弱或影响范围的大小。而在全球变暖条件下,极端天气事件强度、频率增加,这个极端事件,包括暖事件同样也包括冷事件。

  迎寒而上以“动”治“冻”

  2月22日16时,安徽气象台发布低温蓝色预警;2月21日11时,安徽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Ⅳ级应急响应……

  自2月19日寒潮开始影响我省以来至22日,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暴雪、寒潮、大风、大雾、强对流、低温冰冻等各类预警信号670(条)次,共计覆盖872100人次。

  据悉,2月21日10时,安徽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自2月21日下午起启动部门联合应急值守工作,本项工作将持续至本轮雨雪过程结束。

  “自2月21日起,我们将派预报首席、服务首席参加省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值守。”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气象部门还与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联动,及时点对点发送专业气象服务信息。比如,通过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发布强对流、暴雨、寒潮、大雾等各级各类预警信号436条,发送低能见度预警短信0.3万条。

  此轮寒潮究竟何时能结束?未来天气如何?

  省气象台预计,22日至24日全省持续雨雪天气,大别山区和江南部分地区将伴有冻雨或冰粒。其中22日江淮之间有小到中雪,部分地区中到大雪;23日沿淮和江淮之间部分地区有中雪。25日至27日我省南部仍有雨雪。28日至29日全省还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

  从长期预测来看,3月1日至3月20日沿江江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江南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0.5℃。江北最低气温-4~-1℃,沿江江南-1~1℃。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