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太和县马集镇是全国著名的毛发原材料集散地,全国发制品四大基地之一。这个小镇,把“头顶上”的生意做到全世界,也带动当地村民“发”家致富。
从“货郎担儿吆喝声”到“假发生意遍全球”
一副尺、一杆秤,一把剪刀、一面镜子,这是早年马集收发人的标配。勤劳的马集人,一副货郎担儿走天下,收头发、制头发、卖头发,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货郎姓柯,致富后他不忘反哺乡里,修桥铺路,扶弱救贫,资助办学。由此,马集人不断发展壮大“柯郎”队伍。
如今,太和每年为发制品生产提供6000余吨原材料,原料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人发年交易量6000吨左右,年交易额近12亿元,产品远销欧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格局。
把“假发”生意做成了规模
为了深入开掘这一传统产业,马集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全镇之力,于2006年开始着手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发制品产业园。园区的成立整合了各项政策和资源,搭建了一个科技化、现代化综合平台,为马集的毛发产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改变了马集镇早期以经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马集发制品产业园位于太和县马集镇,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1.45公顷。目前,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发制品企业100多家。园区现有规上企业52家,个体加工户4000余家,从事毛发行业近2万人,带动周边乡镇就业人数近6万人。
2024年1至9月,马集镇发制品产业实现产值15.84亿元,税收1.02亿元,出口累计8931万美元,马集发艺小镇在省级特色小镇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如今,假发已从养家糊口的生意,变成畅销全球的产业。美丽别人,成就自己,马集人对“美”好生活越“发”憧憬。(范梦民)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