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是皖北最大的西瓜集中产区、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程庄镇是该县西瓜核心产区,全镇半数以上农户从事西瓜产业,种植规模约4万亩,年产量15万吨以上,年产值约7亿元。近年来,该镇在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开展立体栽培、科技育种,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构传统西瓜产业,现已形成集繁种、育苗、种植、分拣、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弯腰种到站着种
智能化温控大棚里清香四溢,一株株瓜蔓顺着细绳向上舒展身姿,一颗颗圆滚滚的西瓜吊长在瓜蔓上,如同一只只悬挂的灯笼。
“传统西瓜的藤蔓顺地长,农民弯腰种植,十分辛苦。采用吊蔓种植后,农民挺直身子种西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因为采光均匀、透气性好,大大提升了瓜的品质。”砀山县程庄镇百思农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魏瑾瑾对记者说。
目前,程庄镇周边千余农户纷纷从事吊蔓西瓜种植,亩均产值普遍翻了一番以上。“在我们镇,每颗西瓜都是科技与自然的结晶。”程庄镇有关负责人说。黄河故道形成的沙壤土和昼夜巨大的温差,为该镇西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该镇大力培育推广西瓜新品种,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种植技术,同时,积极打造“西瓜+旅游+美食+文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西瓜产业转型升级。
从农产品到艺术品
“来,尝尝我们培育的新品种‘彩虹瓜’。”魏瑾瑾说着剖开一个西瓜,里面的彩虹瓤十分亮眼。“让西瓜好吃又好看,从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这是我们近年来的新理念。”魏瑾瑾告诉记者,这种瓜特别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
在程庄镇的西瓜包装车间,记者看到,即将发货的“礼品瓜”都带着国潮风。一种供应商超的“西瓜盲盒”更是吸引人的眼球,绿皮黄肉、黄皮红肉、黑皮红肉、黄皮彩虹肉等多种样式的西瓜随机组合,增添了趣味和惊喜。“‘西瓜盲盒’重3公斤左右,批发价100元,大商超零售价200多元。”魏瑾瑾说。
近年来,百思农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000多位农户进行“礼品瓜”订单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借助新品种、新技术,龙头企业领着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程庄镇有关负责人说。
从“小众化”到“平民价”
走进宽敞明亮的西瓜育苗大棚,只见足球场大的“苗床”上,铺满了绿油油的西瓜苗,工人们穿梭其间,聚精会神地掐心、标记、补水。
“在打造种苗基地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种子库。”魏瑾瑾说,“礼品瓜因价格较高,目前属于‘小众瓜’。今年,我们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显教授团队深度合作,联合攻关新品种、新技术,力求将礼品瓜的产量做上来,价格降下去,让好瓜人人消费得起。”
近年来,程庄镇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和技术帮扶,建设了集约化、工厂化育苗育种基地,不断加大西瓜新品种研发力度。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开展多项前沿课题研究。下一步,该镇还将建立院士工作站,推进分子实验室建设,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县将培养一批本土育苗育种人才队伍,通过实验示范带动更多农户科学种瓜,增收致富。”砀山县高级农艺师朱本玉说。(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