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安徽长丰:智慧农业擎画乡村振兴新蓝图-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3/29 09:28:56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安徽长丰:智慧农业擎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字体:

  新华网合肥3月29日电(周雨濛)乍暖还寒时节,草莓巡检机器人在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实验大棚内来回穿梭,实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门口的一块大屏上。通过这块大屏,长丰县域内各乡镇的草莓种养占地面积比例、产销走势、质量安全检测记录等数据一目了然,一幅草莓产业全景图跃然屏上。

  近年来,长丰县紧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机遇,健全政策机制,集聚资源力量,用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智慧监测 为草莓打上身份溯源码

  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数字草莓示范园实验大棚。张俊 摄

  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加持,长丰草莓产业正实现从传统种植业到智慧农业的华丽转身,品牌价值、产值也实现了“双百亿”。

  “只要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这些草莓的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可以通过APP进行调节。” 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责任公司集成中心副主任洪勇说,数字草莓实验大棚通过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建模分析,最后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一个模型,给草莓种植户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从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如今,长丰县草莓种植大户基本实现“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全覆盖,草莓生产的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让草莓种植更科学,品质更有保障。

  近年来,长丰县充分发展“智慧草莓”技术,积极构建草莓资源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远程化、质量监管网络化“五化”体系,实现草莓平均亩产提高、亩均增收等目标。

  目前,长丰县已建设2.2万平方米智慧草莓基地,打造数字草莓小镇高科技示范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18家草莓主体建立了“数字+”大棚、无土栽培等场景,搭建了数字草莓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立长丰草莓身份标识化溯源码,实现地标保护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智慧服务 畅通农品出村“最初一公里”

  长丰草莓电商中心。张俊 摄

  质优为本,智慧赋能,长丰草莓的品牌效应自然深入人心。为了破解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难题,去年11月,长丰县水湖镇引入一家名为果之道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并成立长丰县草莓电商中心,探索联农带农做大单品的道路。

  “我们在长丰草莓种植主产区设置60个揽件点,租用11辆电商物流车,组成乡村揽收队,帮助莓农包装、揽货、发货。”该公司负责人陈海滨介绍,自中心运营以来,目前发货量突破了15万单。在长丰草莓电商中心摆放的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着各揽收点每天实时揽件的数量、农户分布、发货省份等动态情况。

  据了解,该中心通过与多家快递企业合作,降低果农的产品快递物流成本。陈海滨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公斤一箱的草莓发往合肥、南京市场,如果果农自己发,首件费用可能要23元,但从我们这里只需11元。”

  “今后我们将开展全民家庭电商培训,引导青年利用私域流量销售草莓,帮助广大莓农增强销售本领和市场竞争意识,继续为长丰草莓高质量发展‘强基补链’。”长丰县水湖镇镇长陈燕说。

  近两年,长丰县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快递进村,形成“两中心一站点”(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240个村级电商站点)电商服务网络,快递网点行政村覆盖率100%。

  智慧方案 促进农业生产精准高效

  俯瞰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张俊 摄

  除了数据收集,土壤检测也是智慧农业的基础工作之一。“要想为农业生产精准‘开方’,土壤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数据也要掌握,就要给土壤‘体检’。” 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儒敬介绍,经过10多年研发,2022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可以实现42种土壤养分、重金属全量指标,以及百余种农产品指标的快速检测,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也让检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大数据收集、土壤检测,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此后,通过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深度合作,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成功打造“神农操作系统”,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更简单、更高效。作为县域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经过大数据分析,灌溉、施肥、除草日程会在日历中自动显示;用户只需点击提示,就可在系统内选择相应机构提供农事服务……在长丰县,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田间地头的工作也突破了时空限制,智能化程度更高。

  据了解,2020年4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共建了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发挥大数据、自动化人才优势,整合优质科研资源,着力打造数字农业新模式。经过五年的发展,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已经形成了“一院一园一基地”的布局,涉农领域4名院士、281名硕博士、25名科技顾问常态入驻,获批“安徽省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首个“农业传感器技术标定平台”,正筹备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除了智慧农业谷,我们还打造了菌物谷、智能育种加速器、合成生物中心、中试城,共五大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三就地’。”长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长丰县将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基础数据采集,整合数字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一体设计、一体发展、集成应用。

  “我们正以智慧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长丰县委书记李孝鸿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