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不断升级生态产业-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20 09:47:15
来源:安徽日报

黄山市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不断升级生态产业

字体:

  四月的黄山,苍穹碧蓝如洗,群山草木青翠,派送出独属春天的迷人景致。

  绿色是黄山的底色,也是发展的底气。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不断升级生态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户茶农的“生态账本”

  在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的茶园里,一片片“小黄板”被错落有致地扦插着,宛如一个分外醒目的大棋盘。

  4月16日清晨6点,茶农洪礼杰早早来到茶园,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新茶。

  “不要小看这些粘虫‘小黄板’,它可是茶园病虫害的克星。”洪礼杰与记者算起对比账:插上“小黄板”,不仅省了工时和农药成本,茶叶价格也提高了20%,“一减一增”每亩茶园可增收300元左右。

  黄山市现有茶园80万亩,茶叶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市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目前全市生态茶园面积已有50余万亩。

  “根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黄山市三大传统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品牌价值累计达147.18亿元。”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舜球介绍,2024年该市茶叶综合产值283.5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值均占同期安徽省的75%以上。

  “这几年,黄山市还涌现出‘歙采缤纷’‘黟品五黑’等区域品牌,这些品牌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了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也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黄山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凌刚告诉记者,2024年黄山市农产品加工产值296.7亿元,同比增长6.9%;绿色食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67.3亿元,同比增长9.4%。

  一个村庄的“生态样本”

  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村、绵延6公里的枫杨林湿地、流淌千年的徽州堨坝、穿越古今的鱼灯夜游会……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被游客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人文画卷。

  西溪南村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古村落,枫杨林湿地是西溪南村的金字招牌。为推动生态旅游持续发展,西溪南村主动按下“暂停键”,封闭部分游览线路,让村里的枫杨林“轮休”。根据轮休制度,西溪南村每2个月轮流开放原有的两条游览线路,并开展植被修复,消除游人踩踏形成的羊肠小道,给湿地修补修复的时间,也给枫杨林及各类生物休养生息的空间。

  “2024年西溪南景区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倍。”西溪南镇党委副书记胡剑霖说,目前西溪南村共有民宿85家,从事旅游业的村民1000余人。

  在黄山市,被绿色带“火”的村落不只有西溪南村,歙县霞坑镇石潭村因油菜花火爆出圈,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因梅花火爆出圈,黟县宏村镇塔川村因秋色火爆出圈……

  3月26日,2025年全国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安徽黄山启幕;4月8日,2025“春学江淮 研读安徽”启动仪式暨全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交流活动在黄山市举行;4月13日上午,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在黄山市开赛……一项项赛事和活动的举办,在增加乡村曝光率的同时,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借助山水秀美的独特优势,黄山市打造了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农事体验、研学基地等乡村休闲精品旅游风景线。目前,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9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0个。

  一条河流的“生态范本”

  4月10日,杭州、黄山两市联合印发2025年度30项合作事项清单,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电商金融、人才科技、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方面。

  杭州、黄山两市合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一个重要的纽带便是美丽的新安江。

  从空中俯瞰,发源于休宁六股尖的新安江,一路向东穿山越岭,百转千回于徽州白墙黛瓦间,汇入杭州千岛湖,犹如一条绿丝带串起皖浙两省。

  从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到升级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2012年以来,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探索的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正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如今,“新安江模式”在全国27个流域、23个省域复制推广。另外,黄山市和黟县、歙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歙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歙县石门乡竹岭村,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2023年11月,村集体通过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以每吨45元的价格完成了首单220吨的碳汇交易。

  “从卖空气,到排污权、水权交易,生态资源可度量、可交易,绿水青山成了‘绿色银行’。”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董事长刘晓路介绍,目前,该所交易要素涵盖排污权、碳汇、水权、VEP收益权等14类,累计交易额超47亿元。全省首笔林业碳汇线上交易、新安江流域首笔水权交易、首个“零碳”会议、首笔跨市域“生态检察+林业碳汇”项目、首笔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等落地黄山。

  今年2月底,黄山市完成新安江(安徽段)水流自然资源的三维立体调查登记,为全国首例,开启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新篇章。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何文英告诉记者,此次调查融合了自然资源、水利、水文、生态、农业和文旅等相关数据,拓展了自然资源、生态保护、防汛应急、智慧文旅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为新安江流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记者 吴江海 袁中锋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