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乡村会呼吸-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23 08:43:16
来源:安徽日报

四月的乡村会呼吸

字体:

  乡村农文旅融合拓展新场景,追求可持续的流量和效益

  四月的安徽乡村,总是那么令人向往。宣城茶山蒸腾的晨雾、芜湖油菜花海里的欢声笑语、歙县鱼灯跃动的暖光……绿水青山之间,当人们循着春意踏入安徽的乡村,看到的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繁花似锦,更在于将对田园的向往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日常。

  四月的乡村会呼吸,用恣意生机把人们肆意卷入铺满鲜花之地。

  在安徽,乡村旅游不单是“赏花观景”,也不是一个个景点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托产业融合和文化赋能,将散落的乡村资源编织成全域振兴的画卷,让乡野田垄成为生长诗意的地方。

  乡村旅游绝不只是换一个环境过“城市生活”。当都市人在这里找到治愈风景,当老屋飘出咖啡香,当传统农事化为深度体验,这或许正是乡村振兴的动人之处——让土地有魔力,让乡村有魅力,让村民有活力。

  串珠成链

  从“单个景点”到“全域画卷”

  在绩溪县家朋乡的梅干岭,从观景台上眺望,层层叠叠的油菜花梯田如金色海浪般涌动,与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

  “依托当地独特的梯田景观和油菜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产品种植加工等业态得以协同发展。”家朋乡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摄影和体验乡村生活,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

  近日,在绩溪县举办的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中,绩溪县的“徽风古韵春观花”线路入选春季精品线路。其中,梅干岭油菜花梯田便是这条线路中的一个精品景点,与仁里村、龙川景区、徽杭古道、皖浙天路等景点联动。

  游客也不再只是追逐油菜花期的匆匆过客,线路式的沉浸式体验让“到此一游”升华为“此心安处”。当地的一位村民感叹:“过去游客只拍油菜花,现在可以停留一整天!”

  目前,绩溪县通过区域联动,将梅干岭油菜花梯田与龙川景区、皖浙天路、鄣山大峡谷景区等周边景区合作,打造“梯田观光—峡谷探险—古村探秘”复合型旅游产品,将“点状风景”转化为“线性体验”,让游客从“路过者”变成“停留者”。

  此外,当地还以梅干岭油菜花梯田为出发点,打造皖浙天路主题线路,形成跨省自驾环线,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热门自驾游目的地。

  线路化运营是绩溪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打法,不仅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更将分散的“流量”转化为“留量”。

  如今,绩溪县将区域内旅游资源联动,培育多条精品线路,打造徽菜体验、非遗研学、养生度假等八大特色业态,建点、连线、成面,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域化、产品供给品质化、产品效益最大化。去年,绩溪县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20亿元。

  当分散的景点被线路整合,我省乡村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全域旅游的合力。

  这也与我省正在实施的“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相契合。当前,我省正加快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心村建设,通过“由点及线、连线扩面”,做到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让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遍布江淮大地,努力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人民的休闲旅游“大花园”。今年,我省将继续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精品线路,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

  从“传统耕作”到“农旅融合”

  微风和煦,吹醒了皖南山谷的春天。在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的茶樱谷,茶园之中交错种植着一株株樱花,碧波翻涌的绿意托起漫天粉霞,数百名采茶工人在茶园里穿梭忙碌。

  “樱花花期与茶树采摘期差不多,能有效提高茶园的观赏价值,樱花还可以当作景观苗木售卖。”在茶樱谷种植了400亩茶树的宣城市火云茶叶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钱小明告诉记者,“茶樱共生”模式下,樱花不仅可以为茶树提供遮阴保护,落花还可以滋养土壤,为茶树提供有机质,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茶山的热闹不止于采茶,山顶之上,不时有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3月中旬,钱小明在茶山上建立了一个小咖啡屋,用来售卖手冲咖啡和茶园自产的春茶。同时,咖啡屋屋顶作为观景台使用,游客可以纵览茶园风光。“一到假期或周末,这里就会挤满游客,经常车都开不上来。”钱小明告诉记者。

  不仅要卖茶叶,还要卖“场景”。钱小明坦言,依托茶产业,他还计划在茶园之中做一些餐饮、民宿等场景,让游客在当地留下消费。

  茶樱谷的实践表明,农旅融合绝非简单叠加,而要以产业为依托,立足地域特色,变乡村田园生态为旅游消费空间。

  “我们一直在发力茶旅融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整体的规划,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让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促进消费,为村集体经济获益、村民增收夯实基础。”周王镇镇长胡维说。

  近年来,我省顺应城乡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注重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深度发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1175亿元,同比增长14.7%;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2万家,年接待旅客人数已达到3.5亿人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客流数字,更是城市对乡村的情感投票。

  以文塑旅

  从“观赏风景”到“品味生活”

  何以激发乡愁?既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返乡”需求,又为乡土文明找到现代表达路径。

  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的文化体验馆里,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群体验者正体验徽墨描金技艺。教室旁的桌子上,还摆放着一件件印着精美图案的徽墨伴手礼。

  当非遗体验与旅游结合,乡村飘出的不仅是墨香,还有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最是文化能致远。上庄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以上庄村为例,该村不断挖掘本地名人历史和文化故事资源,盘活古民居建设徽雕、徽墨研究基地,培育乡村工匠。同时,在村内打造多个文化打卡点,开发“品茶+非遗+文化”研学游精品线路。去年,上庄村吸引国内外游客17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1万元。

  如今,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同质化,甚至照搬城市旅游的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生活相去甚远。点亮乡村之美需要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乡村生活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激活乡村空间价值。

  漫步在上庄镇石家村,既可看见袅袅炊烟,也能闻到咖啡浓香。

  如何避免古建筑仅成为拍照背景板?近年来,石家村与上海的一家设计公司合作,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模式,盘活闲置农宅,打造了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体验的乡村民宿。“目前,民宿共有客房21间,周末和节假日的入住率近90%。”民宿负责人介绍。

  石家村还将古建筑与时尚相结合,在老祠堂中建起一家名为“放空”的“村咖”。

  “现在很多人来乡村旅游,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想体验一份与城市不同的乡村生活。”在“放空”咖啡馆负责人汪婷看来,古村、咖啡的有机结合,能让游客深度体验亲近自然的“放空”生活。

  从绩溪县上庄镇到凤阳县小岗村,我省乡村正在完成从“景观展示”到“价值传递”的蝶变。

  去年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凤阳县小岗村大力发掘本地资源,向国内外游客述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关键就在于,通过挖掘在地文化、活化传统资源,让乡村旅游从“看风景”升华为“品生活”,从而让农文旅实现深度融合。

  记者 许昊杰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