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类科技攻关项目去年获得18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是以往单个项目资金支持的十几倍。近年来,像这样单个科技类项目支持资金获得倍数级增长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源头活水”。
这一切得益于2022年以来实施的零基预算改革。这种“从零出发”的预算制度创新,有效扭转了过去科技项目“小而散”、科技资金“撒胡椒面”的局面,显现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能。
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广卫拿到资金后感慨:“有了充足专项资金的支持,我们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创新药的信心。”
科创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不敢转、不好转’问题,需要思想破冰、制度破局、人才破题协同发力,破除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2025年,我省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零基预算改革,推动形成‘科技委定任务—部门谋项目—财政筹资金’的‘统分统’机制,初步构建全省‘一盘棋’格局。”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近日,我省零基预算改革2.0版正式开启,改革范围向民生保障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根据省政府印发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将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据了解,零基预算改革2.0版呈现拓宽改革范围、强化财政金融协同、突出绩效导向、严格预算约束、完善配套措施五大亮点。在拓宽改革范围方面,我省将零基预算改革从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同时,将改革由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延伸,实现改革全覆盖。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充分发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共同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版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记者 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