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创新 护民生 促发展——安徽法院健全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27 15:12:37
来源:新华网

强创新 护民生 促发展——安徽法院健全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字体:

  新华网合肥4月27日电(记者 潘峰)生产螺旋桨型号超过6000种、其中一款获得首张国产通航螺旋桨型号合格证、申请专利百余件……在安徽芜湖航空产业园,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螺旋桨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超过18万支。

  从公司初创,到成为行业多个领域的领跑者,在劲旋风公司副总经理潘新旗看来,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构建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保护创新的基础,这离不开安徽法院不断健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涉外民商事审判庭庭长黄晶晶来到芜湖航空产业园开展普法。作为园区的“法律顾问”,她发现不少快速成长的企业面临法务滞后难题。“许多企业缺乏防范意识,遭遇侵权时不知如何维权,或不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黄晶晶说,这种状况正随着常态化的“送法进企”得到改善。

  这是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芜湖航空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记者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精技术设备、人工智能等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更高、技术专业性更强。2022年以来,安徽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万余件。

  如何提高办案质效,成为安徽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关键任务。安徽法院推进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人员专业化,形成省高院、16个中级法院、16个基层法院、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肥知识产权法庭组成的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判体系,全省法院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合肥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审理全省范围内技术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

  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钱岚告诉记者,为解决办案中的专业技术性问题,他们聘请了80名技术调查官。“技术调查官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军工事业单位等部门,都是各领域的专家。”钱岚说,技术调查官通过提供咨询意见、出具技术调查意见等方式,协助案件技术事实的审查,帮助案件办理更高效、准确。

  在一起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中,侵权认定存在较大争议。合肥知识产权法庭依托聘请的农学技术调查官,对被诉侵权品种与权利品种之间存在的标准样差异位点原因进行分析,最终认定构成侵权,并识别出庭审中的虚假证据及虚假陈述,准确界定侵权责任,有力打击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在调研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田间种植表现情况。(王妍 摄)

  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复杂多样,一些违法行为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网络销售盗版图书、自行勾兑并贴牌制售假冒名酒、店铺销售假冒名牌珠宝……黄晶晶告诉记者,2024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办理了侵害商标权纠纷、著作权侵权纠纷等700余件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在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自行勾兑生产假酒,并贴上知名品牌标签以高价销售,非法经营数额近300万元,该案的依法办理不仅维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利益,更保障了民生需要。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今年以来,我们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探索建立侵权主体‘黑名单’制度,打击反复、恶意侵权行为。推进惩罚性赔偿适用,同时与行政部门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和协调保护机制建设,解决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标准不一等问题。”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许琛说。

  不只是合肥和芜湖,安徽各地法院均在发力因地制宜服务当地发展: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意见,加强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六安、黄山、蚌埠法院依法审理涉“霍山石斛”“太平猴魁”“怀远石榴”等地理标志纠纷案,服务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