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楼前绿化带杂草丛生,现在成了共享花园;从前乱停车的空地,现在安装了健身器材。”家住蒙城县城关街道刘桥社区的张阿姨指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对社区“睦邻议事会”连连称赞。今年以来,刘桥社区以“议”为媒,搭建“居民说事、楼长理事、多方议事”的民主协商平台,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议事亭里听民声。每周五傍晚,口袋公园的“睦邻议事亭”总是格外热闹。刘桥社区党委创新打造“流动议事点”,在小区广场、门岗室等场所开展“议事会”“恳谈会”,将协商平台搬到居民家门口。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双线并进,累计收集环境治理、养老服务等意见建议84条,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确保“议有方向、事有着落”。
协商共治破难题。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电动车充电难题,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经过3轮方案优化,最终确定“智能充电桩+集中停放区”改造方案。
多元参与聚合力。社区搭建“能人工作室”培育社区治理智库,退休教师、律师、民警组建“和事佬调解队”,青年党员成立“智囊团”,物业公司推出“红色管家”服务。通过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机制,今年已解决楼道照明改造、垃圾分类建设等民生实事16件,协商成功率超92%,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的治理格局。
未来,刘桥社区将继续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机制,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的“当家人”,共同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胡凯丽)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