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亳州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门前,一幅名为《兽首铜鼎和“我”》的画作,围观者颇多。这幅画出自马鞍山市小朋友童朝贻文之手:小小的“我”牵手大大的“鼎”。
“这幅画只有简单的线条和涂色呀!”观众们几乎异口同声,带着些许疑惑。
2025年“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绘画大展近日在亳州亮相,这是记者在展出现场看到的场景。
孩子们的画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发挥博物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的功能作用,要包容每个孩子对文物或深或浅的理解。”亳州市博物馆馆长吴磊说,尊重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实际能力,才能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绘画大展已连续举办多年,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安徽文化名片。今年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近万幅。大展将在全省及长三角地区博物馆巡展。
每年此时,许多获奖孩子和家长从外地早早赶来,接受一份荣誉,也观看一场演出,参观一处景点,完成一次假期研学之旅。每年同步开展的文物写生研学,是支撑整项活动的重要环节。来自绩溪县的许芊老师曾带领孩子们去博物馆、国保单位参观游览,陪伴孩子画文物,“孩子们找到乐趣、获得滋养,我们架起桥梁。”许芊说。
“以展促教、以教带研、以研扬文、以文拓产。”文化品牌赋能社会教育实践,成为了参与者共同认可的“金点子”,为博物馆乃至各类文保单位、文旅景区创造新场景、带来新流量。(记者 晋文婧)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